原标题:郑州装上“文博引擎” 五一假期2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
今年五一假期,在郑州,有2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,看展、解谜、与“杜甫”对话,还有市民“巧遇”文物局长客串讲解员,收获了意外的惊喜。
(资料图)
这几则消息令人难忘:在巩义市博物馆,孩子们体验石刻拓印,领略人文精神;新郑市博物馆《黄帝和他的时代》则通过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,把中华五千年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政治、文化、科技、艺术串联起来,令观众一展看懂多元一体的黄帝文化……
欣欣向荣的五月,郑州文博系统以丰富的展览、新颖的形式、充满创意的设计,散发出蓬勃的文化力量,为郑州悄然装上了来自文物部门的发展“引擎”。
博物馆“活化”厚重历史
5月2日,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在郑州博物馆参观,偶遇一位讲解生动有趣的“义务讲解员”,悄悄问工作人员才知道,这位“义务讲解员”竟然是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,在惊喜之际还多了几分感动。
同样感受到郑州博物馆别样活力的,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。“讲解员在很多地方都在反复告诉我们——3600年城址中心从未迁移,文脉不断、人脉不息,这个点非常抓人,有很强的吸引力和传播性。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绍根参观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时说,展馆里沙盘模型、场景复原、声光电技术等辅助手段,都给人很深的印象,很容易形成长久记忆,“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巍巍屹立的商都在,能强烈感受到它的生生不息。”
“看这些实物,印象非常深刻,挺震撼的。商都遗址博物院在原址上建造,通过现代技术呈现建筑,把过去和现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,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体验商都文明。”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开和认为,郑州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,开发利用好丰富的考古资源,可以增强公众对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体验感。
据了解,五一期间,郑州市五十多家博物馆共谋划活动82项,凭借高质量的展览、亮眼的文创产品、沉浸式的多媒体互动和场景,让游客在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下,切实感受到了商都郑州的厚重历史。
“我们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将会格外火爆,对郑州各个博物馆都提出了更好服务市民、服务游客的要求。大家以项目为抓手、以产品为载体、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手段,用创意激活古老的历史文化,用科技赋能文物遗迹的活化,促进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”顾万发介绍,从实际情况看,博物馆变得更年轻了、活泼了、接地气了,这些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,因为他们“看得懂、愿意看”。
考古发掘夯实“重地”建设
在今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,《郑州,一座考古发现的文明古都》一文刷屏朋友圈,15次上榜有“考古界奥斯卡”之称的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,郑州亮丽的文化底色和耀眼的文化光芒令人瞩目,随之而来的是郑州久远的历史不断被发掘。
当前,郑州正在加快建设“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”,打造“炎黄子孙的寻根之地、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、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、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”。为了夯实郑州“重地”根基,这个五一假期,郑州文物局的考古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忙碌在考古工地上。
“双槐树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还在紧张进行,我们需要用更多的历史遗迹、考古研究‘说话’。”在双槐树遗址,顾万发一边看望假期依然坚守岗位的郑州考古人,一边部署文物事业的各项工作。3月底召开的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上,顾万发“放话”:今年将重点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,以“当好国家队、提升国际化、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”为总目标,分专题开展郑州地区仰韶文化、夏文化、商文化研究工作,从学术层面为“重地”夯实基础。
助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
在“天地之中”登封,欣赏少林武僧表演,到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馆观看“中国古代兵器艺术展”;逛完紫荆山公园,还能到商城墙边的大象陶瓷博物馆看陶瓷珍品、集章打卡……当前,到旅游地的博物馆打卡,已成为众多游客“旅游攻略”的保留项目,各地丰富的文化底蕴为“千城一面”走马观花式的“浅游”增添了文化的厚重与特色。
“河南是知名的文物大省,这些丰厚的文物家底在河南省实施的‘十大战略’之‘文旅文创融合战略’中将发挥独特作用。”顾万发表示,今年郑州市将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,打造“穿越中华文明5000年”沉浸式体验场景,积极构建“博物馆群+大遗址公园”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等项目,这些都有助于郑州乃至河南文旅文创的深度融合。
酒香也怕巷子深。在顾万发看来,拥有深厚历史文化、逾万处历史遗迹、斩获15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郑州,当下推动文旅文创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众考古传播,善于联合媒体平台增强民众考古认知。“今年五一,郑州博物馆的火爆正体现了公众对考古工作认识的提升。下一步,我们还将利用考古遗址公园、考古博物馆开展考古研学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启动‘河洛古国’双槐树遗址的展示研究中心建设,推动巩义石窟寺、北宋皇陵等数字化保护展示,制作更加适合传播的文博公益宣传片。”顾万发表示。
五一假期落幕,人们期待着下一个假期的到来,也期待着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质进位、迈上新征程的重要时期,郑州的厚重历史文化“蕴藏”在一个个丰富的文物展览上、一部部考古短片里,一场场引人入胜的互动活动中——它们奉献的,正是看不见却又强大的、来自郑州3600年历史深处的文化力量!(王君杰/文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