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海外网 2021-11-04 15:52:12

11月1日,习近平主席向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,提出了维护多边共识、聚焦务实行动、加速绿色转型三点建议,表明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中国态度。

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,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,也关系地球未来。近年来,生物多样性丧失、荒漠化加剧、极端天气频发,人类生存和发展遭遇严重威胁。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严重冲击各国经济社会发展,国际能源市场近期波动也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。如何应对气候变化、推动世界经济复苏,是全世界面临的时代课题。世界各国亟需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地缘政治思维,以务实的共同行动代替拙劣的政治作秀,全面有效落实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及其《巴黎协定》,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,汇聚可持续发展合力。

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,气候治理的行动派。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,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。尽管如此,中国一直主动承担与国情相符合的国际责任,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、法规、政策、标准与行动,积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,不断自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,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。2020年,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.8%,超额完成“十三五”约束性目标,比2005年下降48.4%,超额完成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%-45%的目标。与此同时,中国注重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提效。2020年,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,已由2005年的72.4%下降至56.8%,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.9%,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较2005年分别增加了3000多倍和200多倍。德国之声近日发文发称,“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在可再生能源上投入如此之多。”

2020年,中国宣布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举措,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,并提出一系列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具体举措。当前,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中后期,对未来经济增速仍有较高预期,能源总需求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,欧盟将用71年,美国用43年,日本用37年。而作为发展中国家,中国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只有30年。这意味着,中国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。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,需要中国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,充分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诚意和决心。

中国确定的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并不是一句空言,而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上。2021年7月,中国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,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,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,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。2012年9月,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。近期,中国发布了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和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,还将陆续发布能源、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、电力、钢铁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,出台科技、碳汇、财税、金融等保障措施,形成碳达峰、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,明确时间表、路线图、施工图。这些都是中国履行《巴黎协定》的具体举措,也将有力推动全球行动。

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,面对全球气候挑战,人类是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,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。面对气候变化严峻挑战,中国愿与各方根据国情尽己所能,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举措落地实施,让人类生活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。(孟庆川)

相关文章

最近更新